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什么决定的?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还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②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是否同客观相符合。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即确定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①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②实践也一定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③凡经过实践检验过的都包含绝对真理的因素。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即不确定性是指:
①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
②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③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答: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实践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这是由实践决定的,也就是说,该标准经验结论的得出是依靠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决不能是该标准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否则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谁最先提出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依据是马克思一八四五年提出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
但是原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讲的,出自***的《***选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在一九三九年七月在延安马列学院的讲演《论***员的修养》中提到:***同志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段话出自同年***1937年7月撰写的《实践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早提出的时间1***8年5月11日。
1***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
马克思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
是***最先提出来的。
1963年11月,***、***等人在东湖宾馆写《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此文打印出来后,***修改时,加注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来就是一个大哲学家,他改完这篇文章,很高兴,还在东湖边照了一张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要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