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家怎么看待中小学里普遍存在的美术、音乐、体育、社会实践等课程被挪用现象?
这个问题很普遍,也很棘手,主要还是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关,不改变应试教育的制度,占用美术,体育,音乐等相关课程的现象还会长期存在。
虽然国家层面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部门也不断在调整美术等相关课程的比重,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升学率及各种排名逼得学校不得不以成绩论英雄。成绩的高低,与奖金,名誉,级别,资历息息相关。
所以,想改变这种长期占用其他课程的积习,需要从根本的制度上着手,如果考评是按照综合成绩评分来进行,这种状况将不攻自破。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尖锐,也是客观存在,每个孩子包括我们自己在上学的时候都会发现我们的课程仿佛只有语文和数学,现在的课程只有语文数学和英语,其他的课程呢,不知不觉的丢了也没丢多远,其实就丢到了语文数学课上去了。
挪用一些课程变成语文数学英语,这是我们现在的考核机制所决定的,如果我们把体育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话,那么体育就不会被其他的课程占用,如果我们把美术和音乐也同等对待的话,他们也不会被占用,结果呢,现在的体育音乐,美术这些课程几乎可以不算分,而语文数学英语对于孩子来讲对于家庭来讲,那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有趋利性的,既然最重要的东西肯定要多付出时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语数英,所以其他的课程都可以占用,关键的时候可以放弃。
不管你理解还是不理解,这种状况在全国都存在,哪怕是在一线二线的城市也是存在的,无非他们的课程显得更正常一些,因为他们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是专职的,而音乐,体育美术这些课程也是专职老师,所以他们的上课比较正常,这保证了,课程都可以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而对于广大的农村或者落后一点的教育来讲,英语,美术,体育这样的一些课程,往往是由语文数学英语老师所担任的,这就为他们的课堂变成其他的课程提供了一种方便。
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学校作出努力。课程占用这才是唯一的保障方式,其他没有思路。
你说的这种情况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就算是不是全部被挪动,也是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特别是城市越大,学校对分数的要求更严格,被挪用占用的可能性就更大。结果现在变成了所有的艺术类体育类的培训,都变成了家长需要另外花钱,在外面的培训机构去学习。因为学校里面根本就教不了什么。等到参加文艺汇演、艺术比赛或体育比赛的时候,学生所获的奖项荣誉又归学校要占有一部分功劳。最后变成了是家长花钱给学校买荣耀。学校只管学习的分数,不管其它实际上是对孩子全面素质的一个极大的耽误。课间的时候就是做作业,都不许在操场上面去跑跑闹闹,美其名曰是为了安全,实则是怕出了事情学校担责任。
现在在部分学校还在认为美术、音乐、体育、社会实践课是副课,因为不参加中考。说来说去还是分数这根指挥棒在作怪,因为这几门课程不算平常的考试分数内,因此就不太重视了。几年前国家就发文了,让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要开足开全课程,但好多年了还是没引起学校重视,特备是偏远的农村学校,由于这方面的教师短缺更是不能开设这类课程。虽然安排课时但大多被其他课时占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是否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
为什么会换成上主科?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分数,因为主科的成绩是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换句话说,大家在评论一个学校的好坏、一个教师的成绩时,最多参照的就是成绩,而这也促使主科教师去占课。
对艺术类课程的不重视。很多教师、学校、家长对于艺术类课程都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想法,当然,这个观念正在逐渐的被转变。但这是发展的时间问题,现阶段来看,这些艺术课程仍旧被我们看做是科任课来对待。
对这类课程的不擅长,对于中小学校,很缺少专业教师,经常是班主任或是主科教师来上这类艺术课,不会上、没经验,到最后就变成了上主科。
一点拙见,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你如何看待中国当下的教育状况?
1、教育不均衡。城乡差别,私立与公立差别,重点与非重点差别。教育***越来越向一线集中,基层教育人才越来越少,教育质量越来越低,导致弱者更弱,优势更加凸显。未来的天下,属于有钱有能力享受更好***的孩子,打工者的后代,还只能是打工者。
2、补课培训泛滥。兴趣班、补习班占用了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孩子成为了学习的机器,成了家长的理想承担者,完全没有自主,也缺失了快乐成长的环境。一味追求全面发展、追求不输在起跑线上,使许多家长被***,纵使能力不足,也要倾家荡产给孩子报班。
3、应试教育畸形发展。小升初、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考考考,好像所有的一切都能通过考试得来。原先只有高三家长比较紧张在意,现在是凡是毕业季,家长都是焦虑万分,永远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更好的,甚至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把目光盯向了外国学校。
4、师生关系紧张。尊师重教成为了记忆,家长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稍有闪失,即无原则怪罪老师,导致老师不敢管,学生不服管。在一些偏远地区、民风不正的地区,老师只要把学生照顾好就行了,学习只是一小部分愿意接受教育的学生的事,其他学生由着性子来,根本不敢管。
谢邀!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仅就个人想法浅谈几点:
第一,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素质教育提倡多年。对于中小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中考,高考的“成绩唯重”的指挥棒未变的前提下,应试教育仍然是最主要的。分数仍然是学生家长,老师最看重的,也是能上高中上大学的唯一标准。
第二,基础教育者的地位堪忧!
当下的社会现状中。老师在社会大众中并没有相应的地位,被很多人看不起,一是工资低;二是个别害群之马玷污了整个教师队伍;三是没有相关教育部门的强硬支撑,“惩戒”和“体罚”没有界限标准,如同悬在老师头顶的上方宝剑,让老师在教学管理中委委诺诺提心吊胆!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第三,同第二问,地位低,收入少,付出多,回报少的职业现状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远立教师行业。尤其是男教师,在现今的教师队伍中越来越少,使得整个教师队伍阴盛阳衰。
第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今未成年人犯罪率直线上升,这和其接触的社会大环境中的各色文化糟粕有关,但更多的是和家庭教育的缺乏或不合理,有更大关系。
虽然对于家庭教育,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不好介入,但是其折射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五,教育不再纯洁。
凡是老师都清楚,老师在学校的本职工作应是教书育人。可是往往我们做了多少与此无关的事。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各种检查,各种加班加点补材料***,各种问卷调查,各种总结……等等!这种教育乱象,占用了老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总之,一个国家的教育是民族进步的根本。只有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在教育之道上才能越行越远,也才能更多更好地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